邱宝昌:明治奶粉区别对待消费者 监管须无缝对接

    发布时间:2012-03-31

    来源:中国经济网

    字号:[

   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9日讯 前段时间发生的“明治”事件,企业对消费者从不同购买渠道购买的产品在处理上是不一样的。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、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邱宝昌在“2012原产地原装进口奶粉安全消费座谈会”上指出,企业对待来自不同购买渠道的消费者要一视同仁,必须实现企业监管的无缝对接。

    点击浏览下一页

      3月27日,中国经济网主办“2012原产地原装进口奶粉安全消费座谈会”,来自中国消费者协会、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等单位的专家就进口奶粉监管进行座谈。来自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、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邱宝昌出席并发言。中国经济网 孙超/摄

      邱宝昌谈到,国外品牌企业对待消费者是不同等的。前一段发生的“明治”事件,企业在处理上是内外不一的。不论消费者是通过何种方式购买产品,企业都不能因为销售渠道的不同而区别对待。当然销售渠道不同可能就少了很多环节,正规进口的商品到了口岸有检验检疫,有报关的严格程序,这样可减少不安全的发生。邱宝昌认为即便是代购,只要是原产地生产的产品,企业都应该一视同仁地解决问题。只要证明是原产地生产的,是产口本身的问题,作为厂家就应该对购买者负责任。通过非正规的渠道购买的由于缺乏监管,一旦出现纠纷,消费者权益很难得到维护,邱宝昌提醒消费者,要按照正规的渠道去购买所需的正规合格的产品。

      源头追溯数据真实性难保证

      说到企业的竞争问题,邱宝昌提到他曾经参加过一个座谈会,会上谈到蔬菜食品是可以追溯的。由谁种植,由谁收割,如何加工的,都可以通过识别码进行查询。邱宝昌认为这个理念作法是很好的,但数据采集的真实性无法保证。比如现在有很多高档酒,回收旧酒瓶后就出现了酒瓶是真的,酒可能是假的的情况。企业要对数据采集的真实性有所确保,比如牛是哪个牧场生产的,奶是什么时候挤的,什么时候加工的,通过视频、物流系统、销售系统,终端销售地点都应该能够查到,这样才是无缝隙的。

      流通环节需层层监管到位

      邱宝昌指出,生产企业从养殖业到种植业到生产、加工、流通各环节都应该有所监管,在技术上做到无缝隙的对接。代购和销售在法律上很难界定,名义上是代购,其实就是销售,代购就会出现无技术监管状态的中间环节。

      针对如何实现监管无缝对接,邱宝昌介绍了一个事例。一个企业的加工车间里安装了很多摄像头,本来数据是能够及时采集的,但摄像头经常坏,处于不工作状态,当然不能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了。邱宝昌建议,现在完全可以按照交警监控汽车流量的形式,监管食品企业的生产过程,可以做到随时抽查。

      相关链接:

      明治奶粉"核污染"召回 中国消费者遭忽悠

      2011年12月6日,日本食品行业巨头明治乳业公司对外公布,该公司在3月11日日本大地震之后数天内生产的“明治STEP”奶粉中检测出微量放射性铯,因此,该公司决定召回约40万罐奶粉,进行无偿更换。

    分享至:

    版权所有河北省奶业协会©2003-2019 冀ICP备19003080号

    地址:石家庄新石北路380号卓达院士大厦1312 河北省奶业协会  邮编:050000  电话:0311-83839635 15932668866(微信同步)